☀️光照 Light
• 全日照
一天當中陽光直接照射植物6-8小時。
適合植物:大部分仙人掌科植物、木本植物、蔬菜。
• 半日照
一天當中陽光直接照射植物3-4小時。
適合植物:多數景天科多肉、毬蘭、龜背芋。
• 半遮陰
a. 明亮散射光:指的是在室內閱讀書報不需要開燈的亮度,是大部分觀葉植物喜歡的光亮程度。
適合植物:多數蔓綠絨、香草植物、龜背芋、虎尾蘭、海棠類植物
b. 中等散射光:光線程度不開燈下也能看清楚室內,但閱讀書報稍不明亮的光源。
適合植物:竹芋屬、椒草、部分火鶴花燭
雖然部分植物可耐陰(像是:黃金葛、蕨類),不過長期下來植物葉片會變淡甚至徒長,有良好的光照生長植態才會健康。
🌡 溫度 Temperature
18-28°C為大多數觀葉植物能夠適應的溫度,溫度低於15度以下時,為了對抗低溫,部分植物生長速度會趨緩且進入休眠狀態;反之有些觀葉植物在溫度超過30度後,植株也不利於生長,甚至是曬傷。
💦濕度 Humidity
在台灣約50-60%為較舒適的濕度,遇到雨季、鋒面時濕度往往會提升至70-80%;
多數觀葉植物(尤其天南星科)來自熱帶雨林,在種植時可利用幾種方法調整植物周遭濕度:
• 盆栽聚集放置一起
• 定期使用噴霧灑水
• 使用加濕器
※建議大家購買一個溫度濕度顯示計,會比較清楚數據變化喔!
🪵介質 Soil
初次種植時許多人都會有疑問,那麼多種介質,比例上該如何調配對植物最好呢?
觀葉植物種植時,大多會使用2種以上的介質作混合,會針對不同的生長條件去做調配,並沒有所謂哪一種比例就是最好的,市面上目前有不少園藝店家或是園藝愛好也都有專門為不同科屬植物的介質去做調配,可以藉由混合介質去做調整,對於種植初學者來說,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以下則是整理了市面上常見的介質特性:
有土介質:
• 泥炭土:由沼澤苔蘚植物經緩慢且長時間分解後所形成的產物
• 培養土:市售成分種類多(例如:香菇太空包、肥料、椰子纖維等),不建議購買來路不明培養土,可能會間接滋生蚊蟲。
• 田土:台灣田間常見土壤,具有黏性及重量,8吋以上植栽會建議混合些田土增加盆身重量較不易倒伏。
• 砂質土:土壤含沙量比例較高,有一定顆粒大小,排水性強,不建議單獨使用,8吋以上植栽可以混合些沙土增加盆身重量增加排水性。
• 赤玉土:呈現團粒狀態,同時具保水排水特性,不管是當作盆鋪面或是拌入介質都深受其愛
無土介質:
• 珍珠石:火山岩經高溫燒製,多孔隙質地且無菌,具保肥透氣特性,其顏色為白色較不易吸熱,在作物、植栽種植方面非常適合應用的介質。
• 蛭石:由雲母礦石高溫燒製而成,質地輕巧多孔隙且具有彈性,保肥透氣
※珍珠石及蛭石質地輕巧,大力擠壓可能變成粉末
• 發泡煉石:稱為LECA,經由高溫燒製無菌且表面有相當多孔隙,在顆粒介質中質地算是輕巧,能夠吸附水分且透氣,除了拌入介質,也很廣泛的被運用在植物發根及礫耕使用。
• 火山石:為火山噴發的產物,富含微量元素,質地硬且不易崩解,經冷卻下而呈現多孔狀,保水排水透氣性極佳,一般常見有:黑、白、紅顏色,幫助排除多餘水分,在多肉種植中非常廣泛被使用。
• 水苔:是一種泥炭蘚,產於森林沼澤地,經曬乾後可做使用,天然乾淨,依照填充的密度,較密十分保水保肥;疏鬆則呈現透氣,常應用在蘭花種植、植物發根,是非常好的基質;但長時間使用會建議更換,以免腐敗產生酸,對植物會有所影響。
• 樹皮:為松木皮,疏鬆透氣,大粒可做鋪面抑制雜草生長,小顆可混入介質中,蘭科很常被應用。
• 三合一椰塊:由椰塊、椰纖及椰屑混合而成,呈現微酸性,排水及透氣效果極好,適合應用在中大型介質中使用,
• 綠沸石:成分為矽鋁酸鹽,在高溫燒製過程中呈現沸騰樣,故稱沸石,其顆粒顏色特殊,通氣效果好,本身結構性質可抑菌,可減少肥料流失。